长汀古城有什么景点?福建规模最大城隍庙 1200年来竟无蛛网虫蛀(2)

2019-06-25 22:57 乱码的旅行故事

汀州府城隍庙地处长汀县西门兆征路地段,坐北朝南,背倚卧龙山麓,面朝宝珠晴岚,占地5800多平方米,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隍庙,气势雄伟,也是汀州著名古建筑之一。

城隍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城隍文化起源于人们对城墙和城壕的自然崇拜。古人认为,城墙和护城河保护了城内黎民的生命财产,是城市的保护神,所以虔诚祭拜。后来,对自然神的崇拜逐渐演变为对人鬼的崇拜,城隍被赋予了人格。再以后城隍神又进一步演变为所谓管理阴间的父母官。一些生前对国家和人民有显著功德、受世人景仰的英烈也被奉为城隍神,因此,各地奉祀的城隍神并不相同。汀州府城隍庙祀奉的是闽王王审知。

汀州城隍庙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至今1200多年了,经过历代修葺或扩建,逐渐形成了一座建制完整、建筑考究的府级城隍庙。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汀州府城隍庙曾遭受到严重破坏,庙宇曾被占用为县木器厂厂房。面对残破的古老建筑,1999年12月,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汀州府城隍庙文物古迹修复协会,开展筹资修复工作。经过几年努力,筹资210万元,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分三期实施,终于恢复了原貌。

修复后的城隍庙由门楼、前殿、正殿、后殿、两廊和东岳宫组成。门楼是花岗岩石牌楼,进门前就可以看到门上对联:“是是非非地,明明白白天。”让人们不由得不想到,这是一个公正处理是非的地方。山门由条石构筑,雕刻多种花卉、龙凤图案。进了门楼,经过前殿,是宽阔的庭院。左右两边廊墙上有十幅壁画,绘的是十殿阎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走过坪地,沿台阶而上是正殿,台阶和正殿台沿的立柱均有石狮,或坐或立于柱头上,殿前有蟠龙石柱一对,两龙对望,左龙仰首向上观望右龙,殿台顶棚上还嵌有“竹节瓶”筋条,呈半圆拱形。正殿是城隍神坐堂之处,中央端坐的是城隍爷神像,他头戴乌纱,身穿袍服,案桌上摆放着红朱笔、惊堂木、令签等器具,为一幅知府审案的架势。上面横匾上写着斗大的字:“明镜高悬”和“公正廉明”,一派庄严肃穆气氛。

与正殿相连的是后殿,后殿又叫“报恩殿”,比正殿稍高一些,是供奉城隍爷父母的殿宇。西边便是东岳宫,上面高悬着“明察秋毫”和“神光普照”的横匾。两边柱子上的对联是:忠心耿耿一生行好事,积德重重千载顾后人。各殿扇门都有浮雕和花格图案,支柱多为方形石柱和圆形石柱,下有圆形石磉,石磉上有“龙卷草”、“卷书”、“竹筒”、“古琴”等图案,印证着古人高超的建筑和雕刻艺术。福建省文物古迹建筑专家多次前来考察,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汀州府城隍庙如此宽阔,实不多见,颇具研究价值。2005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汀州府城隍庙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汀州府城隍每年正月十六日出巡,二十六日回宫。正月十六日上午府城隍出行,由高爷和矮爷为先官,高爷和矮爷都是由一个人穿着草鞋进入爷腹中用肩抬着,旁边有一个人鸣锣开道。矮爷在前面紧跑,高爷迈着八字步慢悠悠地走在后面,矮爷会不时地回过头来接高爷。后面是高跷、船灯、台阁、顶马款款而行。所谓顶马、台阁是由四五岁的小孩古装打扮,有大人保护,这些孩子有的扮白蛇,有的扮青蛇,有的扮许仙,都坐在五光十色的台阁上,被四个人抬着。然后才是由八个人抬着的城隍爷。再后跟随的是行香朝拜的人,沿着大街小巷巡游。

古代长汀县有些信士在正月十六日这天还进行“拜凳子”活动。端着插上三支香的小凳子三步一拜前行。或脖子上挂着个饭箪,里面插着一根大蒜和三支香,跟着城隍游行,他们故意穿得衣衫褴褛,像个叫化子一样。据说如此打扮可以免除牢狱之灾或命贱之苦,实际上是祈福消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