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在长汀 国立厦门大学的汀州校址

2016-08-30 22:57 未知

厦门大学长汀 国立厦门大学汀州校址

  有一所改为国立第二年就避难到长汀的大学,扎根古汀州这片土地的滋养,短短数年间,一跃成为中国最出色的大学。她,就是有“南强”之称的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长汀校址是在现在的长汀县的城关中区小学。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橡胶价格一落千丈,陈嘉庚的企业遭到惨重打击。1930年开始,厦门大学的经费更加紧张,林文庆校长借助他在南洋的关系,一直在东南亚筹募经费。陈嘉庚考虑再三,于1936年5月致电福建省政府和教育部,请求将厦大无偿交归政府经办。

  1937年7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核定,私立厦门大学正式改为国立。7月6日,教育部任命萨本栋博士为厦门大学校长。刚从美国俄亥俄大学客座教授载誉回国的萨本栋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他有决心也有信心把厦门大学办好。然而,萨本栋时运不济,在他来厦门大学报到的第二天,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10月26日,日军占领与厦门岛一水相连的金门岛,封锁了厦门港的出海口。

  萨本栋去福州找省主席陈仪商量,委托周辨明教授去长汀联系选址。陈仪拍板:省政府拨给厦门大学的迁校经费5000元。1937年12月20日,厦门大学正式停课,经过三天的整装,24日开始向长汀进发。

  从厦门到长汀行程800里,要渡过鹭江、九龙江,越过崇山峻岭。加上土匪出没、车辆罕见,300多名师生肩扛手提行李和书籍,走了整整23天才到达长汀。等人数到齐,萨本栋的清点结果是:学生239名,教职员工8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助教14人。这就是厦门大学的全部家底。

  在长汀,厦大校址位于北山麓文庙、万寿宫一带,与长汀中学校舍紧密相连。当时的条件是艰苦的,学校以长汀文庙为办公场所,借一座破楼做女生宿舍,租长汀饭店给教授安身栖息。萨本栋一家住在仓颉庙,仅卧室和饭厅两间。

  为了解决同学们的肚子问题,萨本栋跑政府、求富户,派人到产粮区采购糙米,总算让同学们吃上糙米饭,给学生提供早餐配黄豆、中餐配青菜的食谱。长汀没有电,萨校长将政府配给自己的小汽车上的发动机卸下来发电,向教室和阅览室供电。教材不够,学生轮流阅读。中文类的教材干脆让学生自己抄上一遍,以强化记忆。学生可以申请战区学生贷金,每月8元,毕业后就业时清还。萨本栋把学生介绍到校外兼职工作,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政府经常不能及时拨下经费,萨本栋率先执行减薪,按三至五成支领校长薪俸。为节省经费,规定领导和教授不得安插自己的亲属在学校工作。萨本栋带头遵守规定,让太太担任完全义务性质的女生指导员,不领一分薪酬。

  1938年5月10日凌晨,日军大举进攻厦门,从五通浦口登陆。此后,日军飞机三天两头飞到长汀轰炸骚扰。为了使损失降到最低,当局在北山设警报台,挂一个红球预报远处有敌机,挂两个红球表示敌机临近。

  当时厦大的防空洞就开凿在校园的后山,青年校长萨本栋总是站在洞口指挥师生,自己最后一个进洞。洞小人多,又没有通风设备,萨本栋指挥洞口和洞内深处的师生不断地换位,以分享洞口的新鲜空气,防止有人昏倒。

  当时政府高呼“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青年从军,厦门大学百名学生报名从军,并迅速组织成立“国立厦门大学学生救国服务团”等各种文化社会团体,各种定期不定期的报纸、刊物围绕“抗日救国”的主题竞相出版,使得长汀的文化活动异常活跃。民间抗战团体“长汀县抗日后援会”公举萨本栋为名誉会长,吸收大量厦大学生入会。

  厦大中文学会主编《巨图》、厦大战时后方服务团出版《唯力》、厦大校友总会出版《厦大通讯》、抗日后援会出版《战声》,师生们在这些期刊发表慷慨激昂的作品,大声疾呼全民抗战。

  抵达长汀两年后,厦门大学添建了同安堂和嘉庚堂两座教室,有了山麓中的万寿宫做图书馆,修了一座民房为四年级的男生宿舍……厦大校区逐渐连片,占地60亩,看上去有半个长汀城。

  1940年,陈嘉庚代表南洋1000万华侨回国慰问抗战将士,在访问了重庆、西安、延安等地后,于当年11月9日折道到达长汀,视察厦门大学。他踏遍厦大长汀校园的各个角落,高兴地说,“厦大有进步”,“比其他大学可无逊色”。

  陈嘉庚和萨本栋一起多方筹措资金,从美国订购了仪器和图书,充实了理工科的实验设备。当时的厦大拥有实验室31间,可容纳600多名学生同时进行实验。扩充了一间图书馆,中外图书超过6万册,中外文杂志超过2万册。

  1940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全国性学业竞赛,厦大名列第一;1941年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学业竞赛,厦大又有6人得奖,在全国最好的5个学校中再居首位,蝉联全国第一。1943年的联合国论文竞赛和福建专科以上学校学生辩论会,厦门大学又获得两个第一名。厦门大学名声大振,东南数省的学子都以能到长汀读厦门大学为荣。时任教育部长的陈立夫对这所最逼近日军占领区的厦大“尤深嘉慰”。

  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厦大全校发展为4学院15个系,教授、副教授94人,在校生达1044人,是初迁长汀时的5倍。

  萨本栋校长上任以后,一直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他竭力招聘优秀师资,充实教师队伍,1941年厦大51名教授中,有47名来自清华大学。那是个大师云集长汀的时代,不少专家学者、博学鸿儒都曾执教厦大讲坛。

  长汀时期,厦门大学的学生总共出了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工程院院士15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人、大学校长6人,海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教授、企业家数百人。从浩瀚的回忆文章可以看出,他们都把长汀当成第二故乡。这些名人就像天空璀璨的群星,光耀汀州的历史。

  1944年8月,萨本栋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不得不向教育部提出辞呈,去美国治病。9月,教育部批准萨本栋的辞呈,任命理学院院长汪德耀为国立厦门大学校长。

  1945年8月16日,日本军队无条件投降!1946年秋收季节,厦大师生全部返回厦门上课。厦门大学与古汀州的联手戏就此落下帷幕。

  可是,他们在困苦中依然“幻想于一条清洁的小河”的诗意,体现出一代纯粹的典型知识分子的浪漫情怀,必将荫泽后代,成为我们的楷模。

  长汀县的城关中区小学。当年抗战时期,厦大曾迁到该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萨本栋带领一众师生将厦大迁到这里。正是在这里,厦大有了“南方之强”的美誉。

  “大成殿”两侧是厢房。抗战时期,厦大迁到长汀办学时,大成殿成为厦大的礼堂,8年时间,厦大师生们在这个礼堂内举办了多场活动和演出,“它也是厦大从私立改国立后第一任校长萨本栋的办公室”。现在的校门和学成殿都是由厦门大学出资重新修复的。

  县政府机关边上就是文庙,路过一喷水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