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龙山是长汀县的十大名山之一,是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组成部分,坐落于闽赣边境的四都镇红寮村,海拔1036米,峰峦叠翠,万木峥嵘,被世人赞誉为“神仙之府”。这里有罗公祖师庙、金峰顶、风动石、情侣石、红豆杉群等景观。宋代汀郡太守郭祥正赋诗赞颂:“神仙之府曰归龙,千层翠玉擎寒空,秀色凌风入城郭,半街晓日金蒙蒙。”
归龙山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苏铁、银杏和伯乐树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金毛狗、福建柏、樟树、花榈木、红豆树、伞花木等13种。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73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华南虎、金钱豹、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蟒蛇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猕猴、豺、穿山甲、黑熊、白鹇、虎纹蛙等65种。
俗话说,名山藏古寺,山上的罗公祖师庙可真是一座古庙,据县志记载,它始建于宋代,历史悠久。
传说,罗公祖师本是江西吉安人,原是个穷书生,以挑货郎担为生,平时乐于助人,群众关系很好。后来上京赶考,中了状元,竟厌恶官场腐败,不愿同流合污而辞官,在归龙山采药,为百姓治病,药到病除,很受群众欢迎,得到大家的敬仰。
罗公成仙后,想找一座名山建庙。他走访了好多地方都不如意,正苦于无处安身,忽听一声金鸡叫,那嘹亮的啼声从西南方向传来,他心里想,金鸡莫非暗示自己,那里有个好地方?便一个跟斗翻了过去,原来是归龙山的金峰顶。这里,云雾缭绕,金峰顶像把金交椅,稳稳当当耸立在群山之中,对面的小山头宛如一个巨大的木鱼,正待敲击。罗公忍不住赞道:“好一派人间仙境!”于是就选中了这个地方作庙址。
金峰顶下建起了一座庙,就是现在的罗公庙。庙里有两尊神像,正中的是释迦牟尼,左侧的是罗公祖师。
传说,阴历八月十五,是罗公祖师的生日,因此,每年八月初一至十五,庙里请来一班鼓号手,为罗公祝寿。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香客不仅有附近村民,更多来自长汀、上杭、武平、龙岩等地,还有江西瑞金、会昌、于都、石城、赣州各地。山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旗幡招展,鼓乐喧天。庙里烛光熊熊,烟雾缭绕,庙门前鞭炮声经久不息。
延伸阅读:
“罗公”又称“罗祖”。罗公为江西人,康熙年间来京,常住白云观,雍正五年(1727)年逝世,被雍正帝敕封为“恬淡守一真人”。民间传说罗真人创造了剃头理发的工具和按摩术,传入皇宫后得到雍正帝的赞赏,旧时理发行业尊奉罗真人为祖师爷。
传说,有一年雍正皇帝头上长疮,梳辫子时不好受,他怀疑是梳头太监搞的鬼,一连杀了好几个太监。当时有位姓罗的道士住在北京白云观中,他同情那些无辜的被杀者,便想办法制做了剃头刀、刮脸刀和梳辫子用的拢子、篦子之类的理发工具,并研究出按、捶、拿等一套理发的操作方法,教给梳头太监学用。
太监用这些工具和方法给雍正皇帝剃头、梳辫子,雍正皇帝感到很舒服。问来由,太监们上奏是罗道士传授的。雍正便赐罗道士以“半朝銮驾、小执事”称号。罗道士于是成了理发匠的祖师爷。他死后,被葬在白云观里,即如今的“罗公塔”。雍正封他为“淡泊守一真人”。早年理发店里供奉的祖师爷,便是这位罗道士。民间传说罗真人创造了剃头理发的工具和按摩术,传入皇宫后得到雍正帝的赞赏,旧时理发行业尊奉罗真人为祖师爷。更为有趣的是,旧时的理发业,还把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拉来当了祖师。传清代雍正年间,雍正头上长癞疤,很难剃,不少匠人被杀。一天来了一位道人自动为皇帝剃头,剃得很好,只是脖子上出现一道红圈,便被拉出去连砍三次头,砍完又长了出来。着才知道理发的道人是仙人吕洞宾,那道红圈是为皇帝治癞疮的。雍正这才答应今后不再杀剃头师傅,并敕封理发师为“半副銮驾,小执事”,并赠对联:“做天下头等事业,用世间顶上功夫”。吕洞宾还把理发绝技传给理发师傅,因此吕洞宾也就被尊为祖师了。这些传说有许多虚构的东西,有的传说还说是罗公就是吕洞宾变的肉身!
这些传说都被过去的理发行业传为行内秘史,特别是对罗祖,每到旧历七月十三,罗祖诞辰日,理发业举行盛会。四十年代,北京举行盛会时,因与会人多,精忠庙容不下,便改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足见其盛况了。
其实在更早的传说中就有罗祖作为剃头业祖师出现了:
旧时记载理发业行规行语与隐语的《净发须知》,今存于《永乐大典》中,可《净发须知》净发业的祖师是罗祖并称罗真人,说:“罗真人住江东,七岁学艺通。丙戌年中举,刀铒动玄宗。”
按此说罗祖应是唐明皇时人,为吕洞宾下凡变的道士,但《净发须知》又说罗祖于献宗时,曾为皇帝“整顿龙颜”,皇帝赐给金玉真珠,不受而归。但唐朝并无“献宗”皇帝,传闻恐有失实之处。
民间还传说,武则天时,她的儿子驴头太子性格暴虐,谁为他剃头都伺候不好,他动辄杀人。罗祖虽年幼,但手艺精湛。自动替师傅去为驴头太子剃头,挽救了天下的剃头师傅,因而被尊为祖师。
传说就是传说,不必去生搬硬套史实。
罗公于1727年7月13日云游,葬于现北京白云观罗公塔(也称真人塔)内!罗公塔位于道观东部。东部建筑多为道士生活区及中国道教协会所用,该塔就成为东路最主要可观古迹。是道教塔中的精品,也是清代前期大型石刻艺术品,塔为石质,通高约10米,形似亭阁,但又有所不同。底为一仰莲须弥座基台,上建八角形塔身。塔身上覆三重檐屋顶,星檐的椽子、飞头、瓦陇、脊兽、隔扇窗等。雕刻与木结构形制相同,还雕有道教象征八卦的图案,用藏传佛教寺庙常用的密叠斗拱作装饰,塔顶用小八角亭式,上冠以大圆珠,与一般佛塔的塔刹又不相同,千年富观,仅此一塔,足见其珍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