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国庆期间,我和九江的好友驱车从南昌出发,前往福建永定土楼游玩,车过江西瑞金市收费站,便是闽西小城长汀,我早已听闻长汀这座古城风光秀丽,客家人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便提议去长汀看看。
出长汀高速路口收费站,沿着弯弯山路,路左边一条大河伸向远方。这便是长汀的母亲河——汀江。汀江发源于长汀与宁化交界的赖家山,与闽江、九龙江、晋江并称为福建四大江,与其他三条大江不同的是,它是由北向南而去,穿过福建闽西,流入广东境内,与梅江汇合成为韩江,奔腾流入南海。凡是流向特殊的河流,沿途一定有桃源般的美景。
也许是汀江的神奇所致,这里很早便成了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江流过大部分都在客家祖地长汀府境内,也因此被称为客家的母亲河,素有“天下客家第一江”之美称。
正因为汀江与这里客家文化的特殊关系,如今,它依然代表着长汀出世般的意境,让来者疑为桃花源中的小河。
车行驶过一窄处,长汀县城终于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里四周沃野平畴,远远望去,小城如金瓯安放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山谷陡绝的盆地中有一座小城,城内隐约有一座山峰平地而起,不与群峰相连。
车过小城,依山沿河修筑的古城墙把半座山圈进城内,形成城内有山,山中有城的独特格局。而刚才隐约可见的那座小山,便成了这里的最高点。
远处的汀江就像一条飘逸的白练,穿城而过,与山城一起构成了枕山临溪的画面,使整个小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如此的美景,正如宋朝汀州太守陈轩所描述的“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
在我国,凡是风景秀丽的地方,多半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长汀也不例外。早在四千年前,这里便已人文鼎盛,古越族人在这里休养生息,福建新石器文化也在此地发祥。据考古资料记载,这里古代先人的文明遗址有200多处,大量出土的石器和陶器中,西周的陶印拍、商周的陶尊、唐代的多角盖罐、宋代的陶谷仓等,充分证明了它曾经的辉煌。当初的古人,正是看中了长汀的风水和地理优势,才定居在此。
自唐开元长汀到清末,长汀均是州、郡、府的治所,是历代闽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代王朝之所以如此,我想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城垣壮丽,风光无限,物产丰富;更重要的是,长汀所在的地理位置,在《易经》中被称为龙头,是统治者千方百计想要镇住的风水地,隐寓着封建王朝的兴衰。
悠久的历史不仅给长汀带来了令人遐想的奇闻轶事,还保存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例如巍峨耸立的唐代城楼三元阁,唐大历四年(769年)修建的古城墙,宏伟壮观的明清长汀试院,独特罕见的唐宋“双阴塔”,气势恢宏的长汀府文庙,历经千年的唐代双柏,以及成片的唐宋以来的传统古街民居等。
由于这里独特的山水灵气,自古以来,便有很多名人雅士来此驻足。如唐代名相张九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爱国诗人陆游、明代《天工开物》的著者宋应星、世界法医鼻祖宋慈和清代《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等名人都曾在长汀留下足迹。
我们带着一种崇敬而奇特的心情,走进这个古老的美丽的小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城门——朝天门。据悉,唐代建城的时候,朝天门就有了,如今的朝天门只是一条小巷的标志。朝天门后的楼阁式房子。它们以砖石为体,立有木板墙和玻璃窗,里面还有人居住。
小城除了朝天门,还有另外5座城门。此外还有一段唐代大历四年修建的古城墙,城墙宽约4米,长约1500米。城墙虽短,但城门、烽火台一样都没少。沿着古城小街行走,街边的青砖围墙、雕梁,竞相显现着古城往昔的辉煌。
城内街道较为狭窄,路面多用石板砌成,路边的房子以木质和土质结构为多,基本上是前店后宅。小城的街市多形成于明清年间。街边有一棵600年的老铁树,还有多间木雕工艺品店,阵阵的木香甚为诱人,令我们醉心于长汀的气氛之中。
客家人创建了长汀,也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只要留意一下这里的建筑就不难感受到客家文化的魅力所在。这里的客家民居继承了中原的府第式建筑风格,沿中轴线两边展开,层层递进,前后左右对称,布局严谨。
这种民居规模大的可容纳几十户人家居住。有的前设门楼,后有闺阁绣花楼,并建有“美人靠”弧形栏杆座椅,十分典雅锕致。这类客家民居建筑,以长汀围屋最为典型,它和客家土楼一样,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家族城寨。(乐游开眼界伴你天下行)
主要古迹
汀州古城墙
唐代 ·长汀古城墙
汀州古城墙已有1200多年历史,始建于唐大历四年,城墙设有12个城门,汀州“枕山临溪为城”,而城墙却有这独特的“佛挂珠”格局。如今保存得最好最完整的是广储门(三元阁),建于明弘治十二年,而由于城门正对着汀州试院,因此楼阁取名为三元阁,即科举三元,状元、会元、解元。
同时在阁中设有一尊魁星塑像,手执朱笔对着试院,意在镇文风、盛科举。民国时期建设街道,周边城墙被拆除,只保留下来城门。时至今日,处在喧闹的城市中心,反而显得更加宏伟和与众不同。
此外你还可以登上复建的气势宏大的济川门,眺望四周,感受长汀古城的魅力。
朝天门
朝天门是唐代大历年间陈剑刺史迁州时建成的古城门。明洪武四年扩建城楼——朝天门楼。弘治十二年汀州卫指挥建广储门楼,同时扩修朝天门楼。现存朝天门楼为清代重修。2014年修葺一新,成为汀州传统古建筑的一道新景观。
明清古街店头街
明清古街店头街,是福建长汀最具盛名的街区。店头,客家语中,是最好的集市之意。它与福州三坊七巷、泉州中山路、漳州历史古街一道入选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街道中一百多户人家构成的客家小社会,让这条街道充满了淳朴自然的生活气息。店头街全长466米,共有商铺一百五十多间,依稀可以看出它曾经的热闹与繁华。时光过隙,今天的店头街依然从容地散发着生机。
汀州府城隍庙
汀州府城隍庙规格体制均依照府级衙门建筑,唐代建立之后,历代均作修葺、扩大,逐渐形成了一座建制完整、规模宏大、建筑考究、风格独特的庙宇建筑群。从中可以考究汀州历代在官场建制、民俗民风以及建筑、雕刻等方面的变迁和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等价值。
城隍文化起源于人们对城墙和城壕的自然崇拜。古人认为,城墙和护城河保护了城内黎民的生命财产,是城市的保护神,所以虔诚祭拜。
太平廊桥是一座双廊桥,全长近百米,造型典雅、古朴,翘角飞檐,犹如双龙飞渡汀江之上。
大夫第是古代中国高级官吏修建府邸的一种通称,一般是指文职官员的私宅,就是士大夫的门第。
汀州大夫第属两层砖木结构的客家厅堂式建筑,也称客家四合院建筑。整座大夫第大都由美轮美奂的精美木雕组建而成
汀州八喜馆,浓缩了汀州客家人文精华。一到三层,用八个展厅展示包括:花烛、添丁、成人、立灶、乔迁、金榜题名、寿诞、丰收等客家人生“八大喜” 。
同时,还精心挑选出最具汀州特色的闹春田、百壶宴、刻纸龙灯、迎花灯、走古事等民俗活动介绍,供大家欣赏。这些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是宝贵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汀人民为之自豪的民俗奇观。
汀州宗祠
城内最久经岁月的风骨,当属数量众多的老祠堂。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刘氏家庙。刘氏家庙始建于北宋淳化三年(992),为刘氏八闽始祖刘祥公七代孙河南怀庆府尹刘参常为首倡建,是江南刘氏五大宗祠之一,也是客家刘氏总祠。
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家庙座北朝南,总共有房间69间。始祖刘祥公繁衍的客家后裔,播居国内各省及海外20多个国家。
汀州府文庙、长汀县文庙大成殿(厦门大学旧址)
长汀还同时保存下来府、县两级文庙,这是在全国范围内少有的。汀州府文庙是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尽管上世纪人为拆除,府文庙在主轴上仍然保留了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布局。
抗战爆发后,1937年12月24日,厦大分批向长汀搬迁,在长汀坚持办学八年多后,于1946年回迁。8年里,萨本栋和全体师生将原有校址扩大,几乎占了半个汀州城。
也正是在长汀,厦大成了东南著名的学府,享有“南方之强”的美誉。长汀县文庙大成殿在当时作为厦门大学的礼堂。8年时间,厦大师生们在这个礼堂内举办了多场活动和演出。如今的大成殿内设有“厦大在长汀陈列室”。
状元亭
汀州状元亭是长汀著名八景十二处之一的文物古迹,为长汀标志性古建筑。旧时,内祀《文曲星》,供读书人顶礼膜拜。始建于明代,距今400年。近年来从新修葺一新。现在中考,高考的孩子家长应该常来祈福的。
客家母亲园
世界客属公祭圣地——客家母亲园,占地面积105亩,位于长汀五通桥汀江与金沙河交汇处,形状如一般正在航行的木船,船中央的青石雕像为客家母亲像。她手执船浆,身背幼儿,一只手将摘下的野花递给孩子,面容慈爱,是年轻的客家劳动妇女的化身。
汀江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至今,仍有许多海内外客家知名人士来到长汀寻根谒祖。
长汀丁屋岭
丁屋岭也称为丁黄村,坐落于长汀县古城镇丁黄村,是一个没有蚊子,不见水泥的村庄,至今仍保留原始形态黄泥墙、黑灰瓦、木房子、石台阶随处可见。
粗糙厚重的石寨门,天然独特的老石板,敞开式的老祠堂,乾隆年间的老古井,是这个村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800多年的悠悠时光,等你来慢慢寻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