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汀,对客家传统民居流传着一句十分经典的俗语:“千斤门楼四两屋”。就是说,整栋民居的分量,房屋只占四两,而门楼却有千斤。意思是指假如门楼没有建好,那么整栋房屋的风水也就毁了,说明门楼在客家民居中的重要性。长汀还流传着另一句俗语:“四两屋场,千斤门楼,万年花台”。前面两句很好理解,最后一句“万年花台”的“花台”是指什么?为什么称为“万年花台”?这个问题长久以来我一直无法破解,成为纠缠心中数十年的一个死结。
汀城济川门
我第一次接触花台,是40多年前。我的好友林戈,他的家就是长汀县濯田镇塍背村的一座围屋,全家住在正栋厅堂后头那弧形的围屋里,约有七八间房间。围屋与正厅之间是一块弧形的半圆形的空坪,这块空坪长约15米,纵深约5米,平常它也是人行通道,但是它并不是平平展展的一块平地,而是中部微微隆起,两边倾斜成为弧拱形状。我问林戈:“这是晒谷坪吗?”林戈说:“这不是晒谷坪,叫花台。”我问道:“花台?是专门用来搭建台架种花的吗?”林戈说:“不是种花的。”我问:“不是种花的,为什么叫花台呢?”林戈回答:“祖辈传下来就叫花台,具体我也不清楚。” 这是我这位城里人,第一次真正知道的“花台”。
濯田南安蓝氏古建群
第二次接触花台,是在20多年前。我陪同法国人类学教授劳格文博士到涂坊进行田野调查。我们慕名去参观著名的围屋“凤如屋”,这是涂坊镇众多围屋中的一座。涂坊围屋不同其他敞开式的围屋,它是封闭式的。如果把大门和后门关上,里面池塘、水井、空坪、厅堂、厢房、厨房、猪栏、谷仓、厕所一应俱全,成为一座不受外界干扰的庞大围屋。和永定客家土楼极为相似,有建筑专家认为,涂坊围屋是客家土楼的前身。
涂坊围屋“凤如屋”
我们从镌刻着“模山范水”的门楼进去,逐一仔细参观,经过下厅、中厅、上厅和后厅,最后从后厅的边门出去,来到了这座围屋的后头,这也是围屋的最高处,这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倾斜的稍稍隆起的半月形空坪,这个空坪也是介于正栋厅堂与围屋之间,也是呈半圆形状。朋友介绍说,这块空坪叫做“花台”。“花台”这个名字又一次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由于“凤如屋”十分宏大,所以,这个“花台”比起我朋友家的花台规模要大很多。在花台的边上,建起一排弧形的两层楼围屋,共有十六个房间。
『令史余芳』涂坊春生公祠
后来,我在下乡的过程中,还参观过南山镇中复村的钟氏大围屋,和其他许多乡村的围屋,这些围屋无一例外的在正厅与围屋之间都有半圆形的花台。而且都是中间微微隆起呈弧形状态的。很明显这些花台并不是用来种花的,那么,为什么会叫花台?它有什么用途呢?它究竟含有什么我们无法破解的密码呢?
中复(钟屋)村——红军长征第一村
不种花,又叫花台,真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后来有一次,我听了长汀民俗专家邹子斌对花台的一番讲解,令我脑洞大开。邹子斌告诉我“花”的真正含义,他说,在长汀传统老古话的语境中,花是指女人,而且专指女人孕育孩子的生命之门。
邹老对花的解释,真是惊世骇俗!古人对“花”的丰富想象力,让我惊叹不已。
然而,长汀传统围屋的花台,只是一块稍稍隆起的弧形地面,怎么样也无法与“生命之门”联系在一起,打开花台密码的钥匙究竟在哪里?
濯田南安蓝氏古建群
上世纪90年代,我到广东梅州参加客家学研讨会,会议结束后,我们参观了一处梅州的围龙屋。围龙屋与长汀的围屋构造基本相同,只是围龙屋的规模宏大,后头的弧形围屋呈马蹄形,一共围了三道,共有五六十间房间,让人叹为观止!
梅州围屋(图片来源网络)
一位老者领着我们参观,当来到正厅与围屋之间的“花台”时,这位老者向我们介绍说:“这是围龙屋的化胎。”我一听“化胎”,以为是长汀话与梅州话口音不同,他们将“花台”念为“化胎”。我问老者:“是花台吗?”老先生回答:“不,是化胎。变化的化,胎儿的胎。”说完还用手指在手掌上写着“化胎”这两个字。我问老者,为什么叫“化胎”呢?老者指着脚下的地面笑着问我:“你看,这地面像什么?”我仔细地看着脚下的地面,左看右看就是看不出它像什么,我对老者摇摇头说:“我看不出像什么。”这时这位老者神秘地说:“你不能只盯着脚尖,放开眼界,将整座围屋当做一个整体。你看,‘化胎’像不像母亲怀孕时隆起的腹部?”经他这么一说,我眼睛梭巡着整个化胎,是啊,多像怀胎三四个月时母亲微微隆起的腹部啊!此时,我的双脚正站在母亲隆起的腹部上,我像触了电似的,赶忙退到边上,浑身起了鸡皮疙瘩。
梅州围屋化胎(图片来源网络)
刹那间,我恍然大悟,多年未解的花台密码我瞬间得到了打开的钥匙:“花台”也好,“化胎”也罢,都是象征着母亲在孕育新的生命。长汀人说的花,是用优雅含蓄的语言比喻母亲的生命之门;梅州人说的胎,则用简明扼要直白的语言点明了是怀胎啊。原来中国古老的生殖崇拜遗风,先人在营造围屋时,就将它巧妙地融入围屋里,营造出这么一个“花台”,它感应天地之灵气,赋予围屋母亲超强的生育能力,生生不息地孕育着围屋家族的后代子孙,祈盼世世代代人丁兴旺,子孙延绵,百世其昌!
这种围屋的营造法式,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花台”成为整座围屋最神圣的区域,难怪会被人称为“万年花台”!万年花台,承载着客家人盼望家族长盛、人才不绝的美好愿景!
啊,好一个花台!客家人的万年花台!(张鸿祥 摄影:阿澜映像)
客家围龙屋,均有“化胎”,又有“化梯”、“花梯”、“花头”之谓。其实原名为“化胎”。
围龙屋为半封闭式的客家民居,宋元之后始创,明末清初大盛,直至上世纪30年代始式微。有些屋未竣工就因抗日战争而半途停建。所以,客家地方(以梅州为例)的围龙屋,最老者一般四五百年,最新者尚未足百年。围龙屋式建筑非常讲究,必须按“龙脉”设子午线为中轴,不论多少围,都以第一围正中一间为“龙厅”安“龙神”(也有把龙神安在祖堂神龛下,称“龙神伯公”者)。
在“龙厅”以下至祖堂以上之斜坡地,称为“化胎”。其原义含有“风水学说”的意味。
客家研究的权威学者罗香林教授,在《客家研究导论》第五章称:“龙厅以下,祖堂以上,填其地为斜坡形,意谓地势到此,变化而有胎息。”“胎息”指“龙脉生气之变化”故称“化胎”。此即其原义。
后人因不知其原义,通常说成“化梯”;又因历代在“化胎”上种花卉果木,又俗称“花头”、“花头影”(影,读去声),也有称为“花梯”、“花台”者,都是失其原义随俗而说之谓。
顺便说说,在非围龙屋民居,也有“化胎”之谓,即一般靠山建筑的民居,因“龙神背后壁山较陡峭,为防止坍塌,便将山壁辟成阶梯形,亦称为“化胎”。此种“化胎”实为保护房屋之设施,同时亦有维护“风水”之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