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福建长汀,雨水丰沛,记者再走长征路活动期间,这座小城笼罩在雨雾之中。回望时光,90年前,一群穿自家衣服的人趟雨水而来,他们是红四军4000名红军,在这里,第一次统一了军装。
据长汀县文化局原局长张鸿祥介绍,赶制这批军装的正是后来的长汀红军被服厂。1919—1934年间,除被服厂外,织布厂、糖盐厂、斗笠厂等国营企业都成立于长汀。刘少奇在《论国家工厂的管理》中也做过统计,在中央苏区的国家工厂有32家,长汀占到了半数以上。
近日,海都记者走进长汀县博物馆,通过馆内的老物件,探寻中央苏区时期长汀城“红色小上海”的印记,倾听当年的革命故事。
记者们列队行进在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的红军街
老物件1
制造“精神炮弹”的机器——石印机
在长汀县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件珍贵的文物(一级文物),它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印刷厂的石印机。
石印机为手摇式,呈长方体,复合式材质,由铁、石、木组成。石印机的上端横梁处镶嵌一面椭圆形铜质标牌,有“上海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制造”字样,另一面铸有“NO.427”字样。
“该石印机在革命的不同时期印刷了大量的革命宣传品。”长汀县博物馆李鸿介绍,上世纪初,家住长汀县县前街毛家大院的毛鹤书,有十来个子女,生活不易,长子毛焕章中学辍学后,辗转多地就业,最后在广东汕头一家印务局拜师学艺。毛焕章学成回来后,于1921年在长汀首创毛铭新印务局,不久改名为毛铭新印刷所。毛鹤书的三子毛钟鸣和五子毛如山、七子毛旭初都相继回印刷所工作,并于1928、1929年先后加入中共地下党,是长汀早期的共产党员。
红军印刷厂的石印机
1929年3月14日,红军首次入闽,长岭寨大捷,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第二混成旅郭凤鸣旅,乘胜解放了汀州城。老百姓欢声雷动,奔走相告。这时毛泽东了解到长汀有很好的印刷条件,就找到毛家老三毛钟鸣,并交代要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有很多宣传品需要利用这里较为有利的印刷条件大量印刷。
回到印刷所后,毛钟鸣带领着工人们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打开所有的印刷设备,石印机、铅印机,一时间厂房里轰隆隆的机器声震天响。大家夜以继日地赶印着大量的革命宣传品。
此后,长汀地下党的主要负责同志也经常在毛铭新印刷所进行联络和各种碰头聚会的活动,工人们对此均保守秘密并给予各种不同形式的掩护和支持,使得党的革命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毛铭新印刷所也就成为党的秘密联络点,先后成为中共长汀县委早期机关所在地、国家政治保卫局长汀工作点、新四军及地下支部秘密据点。毛铭新印刷所被毛泽东称赞为“制造精神炮弹的兵工厂”。而这台石印机就是当年制造“精神炮弹”的机器。
老物件2
每人一顶斗笠,天热扇风睡觉当枕
斗笠,是每个红军指战员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记者在长汀县博物馆陈列柜看到,红军斗笠经历过从尖顶到圆顶的变化。
红军斗笠,由尖顶变圆顶
“尖顶斗笠容易伤到队员,而圆顶斗笠则不然,不仅不容易伤到队员,在行进休息之时,还能把斗笠摘下来当垫子或打盹的枕头。”长汀县博物馆李鸿介绍,1931年冬,红四军军需处斗笠收购站将汀州个体斗笠工人组织起来设立红军斗笠厂,周信彬(湖南人)由红军后勤部委任到厂里担任厂长,共有工人108人,干部3人。工序分为破篾、编制和刷油。实行计件工资,每个工人每月可领到工资9至12元,高的可达15元以上。月产量可达6000顶。
毛主席十分关心红军斗笠厂,1932年冬,亲自到红军斗笠厂视察,指示要想办法多生产斗笠,支援红军,并提出了改进斗笠样式的意见。厂支部书记廖二子组织工人老师傅精心编制,终于编制成功。改进后的斗笠,面上印上了“工农红军”四个大字,还刷上了桐油,美观、耐用、不怕雨水。毛主席看了很满意,他赞扬道:“这种斗笠一律16寸,用36皮篾编成,样式新颖,经久耐用,平顶平沿,好处很多,可以避雨,遮太阳,休息时可垫坐,天热时可扇风,睡觉时可当枕头。”
当年的红军斗笠厂
老物件3
一只银手镯,一颗为革命跳动的心
在长汀县博物馆里还珍藏着这样一组珍贵的文物:1933年5月6日唐义贞娘家寄给唐义贞的邮包布(二级文物)、1935年唐义贞烈士的银手镯(二级文物)等。这是唐义贞与陆定一的儿子陆范家定于1985年捐赠给长汀县博物馆的珍贵藏品,现暂未公开展出。
唐义贞烈士牺牲时年仅25岁。1909年7月,唐义贞出生于湖北武昌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9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时,与陆定一相识、相知、成婚。1930年底,唐义贞受党的委派到闽西苏维埃政府从事宣传和医务工作,1934年10月,丈夫陆定一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唐义贞因即将分娩,行动不便就留了下来。1934年11月初,她随同毛泽覃、贺怡夫妇等人从瑞金转移到长汀。一次,唐义贞、贺怡等5位女同志走到一起,在残酷的斗争面前,她们互相郑重约定,如果谁能活着,见到其他人的丈夫时,一定要带到口信。唐义贞说:“将来你们谁能见到陆定一,请转告他我的话,只要我一息尚存,必定为革命奋斗。”
不久,在长汀四都圭田村范其标家中,唐义贞生下了一个男孩,为了纪念她与陆定一的坚贞情谊,孩子取名“小定”。1935年元月下旬,除夕在即,四都的红军处境越来越险恶。唐义贞摘下手上的银手镯交给战友陈六麻,并交代日后若有人来问,就说自己的丈夫叫陆定一,自己生了个儿子,送给圭田村的范其标夫妇抚养。1935年1月29日中午,唐义贞他们正在乌蛟塘附近的一条山涧里活动,不幸被国民党36师的一个团包围,终因寡不敌众,唐义贞等人被俘。就在被俘当夜,趁其不备,唐义贞越狱出逃,但伤势很重,没走多远就被敌人发现了,在深山坳中,他们再次被捕。唐义贞被捕时,将藏在身上的一份党的机密文件揉成团,塞进嘴里强咽入肚中。
敌人发现了唐义贞的这一举动,对她进行了残酷的刑审,强迫她交出文件,供出其他同志的下落。唐义贞始终不吐半个字。
1935年1月31日,敌军要求对唐义贞开膛,匪兵惨无人道地剖开了她的肚子,她的肠子和内脏也被挖了出来。就这样年仅25岁的唐义贞为革命事业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