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级西北太平洋年度风王“海神”停编之后,西北太平洋并没有消停,新的台风胚胎又出现了,所以真的是一个接一个,这会不会发展成为2020年的11号台风“红霞”呢?我们来看看情况,新编码的台风胚胎为96W,中心位置位于17.0°N 166.0°E,最大风速为15 kt,最小中心压力为1008 hpa,所以从基础的情况来看,这个台风胚胎暂时不强,从卫星云图来看,暂时也处于较弱的状态。所以不会那么快形成11号台风“红霞”,同时根据GFS的模拟数据显示,这个台风胚胎也将持续处于“波动”状态,预计在西北太平洋中部地区的时候,就可能处于消失。
所以暂时从GFS的情况来说,96W虽然出现了,但是要发展成为2020年的11号台风“红霞”的概率还是极低的,从欧洲数值中心的模拟数据来看,也不太可能起来,所以今年的11号台风“红霞”可能还要延迟。当然如今的海洋区域热带扰动倒是不少,低于区域非常多,不排除后期可能演变一个台风。而我国预计在未来11-20天,西北太平洋面还将有1~2个台风生成。从数据上来说,也不太可能快速出现台风。同时大家可能在GFS的模拟之中看到这样的一个情况,那就是在GFS的模拟情况之下,位于日本近海地区似乎有台风发展出来的迹象,是这样吗?
但是从模拟情况来看,这有点像是温带气旋发展起来的低压系统,并且是从我国传播出去的,所以在9月15日看到形成999hpa气压值,也不太可能是台风,而是一个温带气旋。当然具体的变化我们也只能继续观察,因为海洋区域的变化较大,暂时96W演变成为11号台风红霞的可能性不大,后期如果出现了我们也再来看看,暂时西北太平洋地区就是这样。
而96W虽然属于远洋台风胚胎,大家也不用担心会发展出新一个超强台风。当然9月还是属于台风的活跃期,我们需要注意改变,并且是“典型”的秋台风,虽然数量可能不会太多,但是影响可能不亚于其他的台风,这就是大概情况。
同时最后我们说下9月的台风趋势,根据科学报告指出,预计整个9月,海洋区域可能有6~7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5个)偏多,其中,2~3个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地区,较常年同期(1.8个)略偏多,所以数据量很大。但是从如今的情况来看,9月还是很难突破7个,严格的来说,如今就只有10号台风海神是在9月出现的,所以最多还有6个台风出现,这个概率是相对较低,从GFS和EC的情况来看,暂时也不会有任何台风出现。最多就是温带气旋和热带扰动发展较多,这就是大概的情况,后期如果出现变化我们再来说明下。这既是9月的台风情况。
今年第11号台风“红霞”(英文名:Noul,名称来源于朝鲜,含义是“日落时红色的天空”)即将生成。
超强台风红霞(英语:Typhoon Noul,国际编号:150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6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Dodong,菲律宾华语译名:渡东)为2015年太平洋台风季第6个被命名的风暴。“红霞”(朝鲜语:노을)一名是由朝鲜提供,是指日落时红色的天空。15年4月30日,一低压区在楚克附近海面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W。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当晚10时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评级为“LOW”,但直至5月2日凌晨3时才提升为“MEDIUM”。同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4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该系统24小时内发展为热带气旋的机会上调为“HIGH”,并对其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烈风警报,同时台湾地区中央气象局则将该系统升格为热带低压。5月3日早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正式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6W。
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活动可谓不一般。经历了7月历史罕见“空台”,8月生成7个台风的活跃期后。刚进入9月,超强台风“海神”来袭,成为今年第一个秋台风。秋台风和夏台风相比有何不同?是不是一样厉害呢?通过大数据我们来看看。
气象上并没有关于秋台风的严格定义。一般将6月至8月生成的台风称为夏台风,9月至11月生成的台风称为秋台风。
从1949年至2019年台风大数据可以看到,71年间,夏季和秋季分别生成台风824个和809个,平均每年生成11.6个、11.4个。其中1994年夏季生成台风最多,为19个,1998年夏季生台风最少(4个);1964年秋季也生成了19个台风,为最多,秋季生成台风最少年份是2010年(6个)。
虽然秋台风在数量上与夏台风基本持平,但是平均而言每年登陆我国的秋台风比夏台风明显偏少。71年间,秋季台风登陆了175个,而夏季台风登陆了310个,相差将近一半。2010年和1952年秋台风登陆个数最多,高达5个,但也有些年份,秋季没有一个台风登陆我国,比如1997年、2006年和2012年。因此,从数量上特别是登陆数量上进行PK,夏台风取胜。
很多人认为,秋季台风影响相对较小,但事实并非如此,可不要小看秋台风,很多“狠角色”往往是秋台风。
统计显示,自1949年以来的71年间,台风强度排行前20名中,秋台风占11席,夏台风占8席,而且,强度最强的为秋台风,排行榜前7中,有5个是秋台风。所以强度上,秋台风更胜一筹。
有人会认为,秋台风个别台风强并不代表整体强,那么我们分析下秋台风的整理实力。无论是从生成台风的巅峰强度、还是登陆强度来比,秋台风都比夏台风都要更强一些。 另外,71年间,秋季共生成了226个超强台风,而夏季仅生成149个,这一个指标,秋台风也是把夏台风远远地甩到了后面。
为何秋台风更强?主要是由于秋台风绝大多数生成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那里海温高,距离陆地远,给予了它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时间,与夏台风相比,秋台风生命史普遍较长,有利于台风强度的发展;另外秋台风由于受南海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尽管台风的体积普遍不太大,但是台风结构的对称性更好,台风强度容易发展得更强;此外,秋台风的路径相对偏南,低纬度的海温更高,因此秋台风能够发展为超强台风的比例较高。
从台风路径上来看,由于进入秋季以后,影响热带气旋路径的副热带高压开始东退南移,台风的移动路径也较夏季向偏南方向调整。秋台风的路径分3类,一类是偏西行进南海登陆我国或越南,第二类是西北行登陆我国福建、台湾、浙江、上海,第三类是转向登陆日本或朝鲜半岛。
秋台风在我国的登陆点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福建、台湾,在福建以北登陆的比例比较小,登陆范围要比夏季台风小不少。 71年间,在广东登陆的秋台风共有68个,而在浙江和上海登陆的仅有11个和2个。登陆强度看,登陆海南和台湾最强登陆强度达60米/秒(超强台风级),登陆广东和福建的最强登陆强度达52米/秒。而登陆上海最强强度仅为25米/秒。
另外,秋台风的移动路径也比较容易多变。 秋季,西风带系统、副热带高压、赤道复合带等各方力量都处于博弈状态,有时很难分出明显胜负,因此台风移动路径和强度会更容易多变一些。根据中央气象台2015年编制的《我国台风之最》,有3个台风被录入“路径最复杂台风”,包括1986年第16号台风“韦恩(Wayne)”、1991年第19号台风“耐特(Nat)”以及2001年第16号台风“百合(Nari)”。其中,“耐特”和“百合”均在秋季生成,“韦恩”生命史的后半阶段也出现在夏末秋初。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