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游汀州_来嫽长汀_长汀门户网站

首页 > 长汀景点大全  >  长汀三元阁简介和历史

长汀三元阁简介和历史

10-16 长汀三元阁

   三元阁城门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原名鄞江门,后改称广储门,明弘治十二年建城楼,清代改称“三元阁”。

三元阁.jpg

  也许有人会问,城墙、城门是古代一州一县的军事防御建筑,城门不建在城门口,怎么建到城中间来了?据史书记载: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长汀县随州治东坊口迁白石村,也就是现在的县城所在。迁州之始,刺史陈剑令“筑土为城”,这个城门就是当时所建。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汀州太守刘均,认为州城太小,不适应于汀州的人口增加和商业的繁荣发展,于是,第一次对汀州城墙进行了扩建,城墙周长“五里二百五十四步”,又挖护城河:引西溪之水环绕而东,俗称“西水东流”。并为州城开辟:颁条、鄞江、通远、兴贤、济川、秋成六道城门,当时的鄞江门就是现在的“三元阁”。明洪武四年,汀州卫指挥王珪筑窑烧砖,州土城全包于砖石,并把“鄞江门”改为“广储门”。崇帧六年(公元1630年)“广储门”改名“三元阁”,“三元”即状元、会元、解元的意思,为的是保佑汀州府多出人才。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因府城墙自广储门至镇南门横赘城中,有碍交通,民感不便,经奏朝廷恩准,拆府城墙包砌县城,实现州县合一格局,解决了“县城依府,府城依山”的不足。

  三元阁城门甬道有三段三拱,这是历代增修形成的。城墙砖上还有文字、标记,这是因为当时修建州府城墙各县都要出银派工,因此,各县制作的城墙砖都有标记。门外的三座拱桥是1998年新建的。桥下的小河是当年的护城河。当年的护城河可是宽26.4米,深1.7米,后来被民居挤占变窄。然而,虽然三元阁左右延伸的城墙早已荡然无存,但长汀人仍习惯把这带叫老城脚下。

  三元阁城楼自明宏治年间始建至今历代都有修葺。1928年城楼曾毁,1938年邑人募资重建,保留至今。残碑记载着历代维修、重修过程。三元阁正对着汀洲试院,为的是保佑汀州府多出人才,盼望学子多中解元、会员、状元。这城楼为重檐歇山式两层楼阁。底层面阔三间,明间靠后有一屏风。原先屏风后供奉一尊魁星塑像,手执朱笔,正对汀州试院,有振文风、盛科举之意。每到开考之期,所有考生都会到魁星像前来烧香祈祷,以求考试顺利,点朱成名。

  从三元阁城楼往前看,正面是卧龙山,那山顶绿树掩映的红墙绿瓦是金沙寺。汀州城的布局就是以卧龙山以南至宝珠峰为中轴线向两边发展的,而三元阁就在中轴线的中间。前面左前方,如今长汀一中所在地,就是古代汀州府衙门所在地,这条主街叫府前街。三元阁以北是州府治所,三元阁以南是长汀县治所。往南是南大街,大街直通远处的宝珠门城楼。左前方现汀州医院地点就是原长汀县衙所在地。再往远处看,蓝天白云下一片青山黛色,那就是汀州八景之一“宝珠晴岚”。《杨滇记略》里记载三元阁城楼观感:“从台观于平地,城堞增辉,开户牖于半天,山川生色,可以壮威,可以御暴,可以浴心目而畅襟怀。”

  现在,三元阁己成为长汀城内代表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三座白石拱桥仿佛三元阁美丽的流苏。阁北为宽阔的园林广场,两边建有与其风格配套的琉璃瓦房仿古低层民宅。

  整个三元阁长廊飞檐,灯笼摇曳,加上四周的商店市场,古色古香中一派十分养眼的古典式繁荣。

  晚间的三元阁是当代长汀百姓的文化娱乐场所,红灯奢华,绿光迷幻,神秘而优雅。城门内外,栏栅上,绿地中,老人唱山歌,孩儿嬉猫犬,纳凉聊天,欢声笑语。

  无数文人墨客、摄影爱好者,对这座展览在当街闹市风情万种的古建筑吟咏颂扬、拍摄留影,还有那红灯笼照耀下的各色汀州美食、醇醇客家酒娘,更不知醉了多少人的心。

  汀州三元阁在1996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汀州古城墙:1200多年历史的物体与你朝夕相伴,不是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的“待遇”。

  福建长汀人就有这份荣幸。现今保留的汀州古城墙从东到西将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西水门联结在一起,全长1500多米。

  人们如果有机会鸟瞰长汀城,会看到古城墙以汀江为界向向两边延伸至卧龙山顶,经山脉蜿蜒而下将整个城包围,恰似一串挂在脖子上的佛珠,被称为“佛挂珠”。

  身处穿河而过的汀江古城,沿河的古城墙又成了护城河,看上去几分神秘几分沧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