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与汀州古柏

2019-08-21 22:05 互联网

《四库全书》的集存,是乾隆文治武功的一面。然正如鲁迅所说,既是保存旧籍,却也不无删改,为的是更便于统治。而将许多读书人聚在一起,有点事做,也便于约束。作为清代的大学者,纪晓岚编著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但又是一个不无情趣的文士,写作了《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视为清代笔记小说的两个代表,却是不同的趋向。纪晓岗笔记小说的写作,也可谓一种闲情偶寄,却不似蒲松龄那样愤世嫉俗。

汀州试院

就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么一则:“福建汀州试院,堂前二古柏,唐物也,云有神。余按临日,吏白当诣树拜。余谓木魅不为害,听之可也,非祀典所有,使者不当拜。树柯叶森耸,隔屋数重可见。是夕月明,余步阶上,仰见树杪两红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渐没。呼幕友出视,尚见之。余次日诣树,各答以揖。为镌一联于祠门曰:参天黛色常如此,点首朱衣或是君。此事亦颇异。”纪晓岚是儒生,虽不是“子不语怪力乱神”,但站在儒家的立场,是不必向树神下拜的。至于其笔下所写,究竟是什么,也不必过于深究。因为就笔记小说的内容而言,且不管它是神是怪,反正不离志怪。让我感兴趣的是纪晓岚笔下写到的柏树,至今青翠依然。两棵柏树相距不远,峭然直上,却又相依相伴。那两棵柏树是唐代就有的,即便在纪晓岚所处的时代,也早已是黛色参天了。古柏森森,显出一副苍然,这是经历风雨而不被摧折的神态。树色总是阴阴的,笼罩着庭院深深,映衬得瓦色流碧。就在柏树密匝匝的年轮里,有一圈可以表明纪晓岚曾经来过。且不管他当日究竟看到了什么,那月光之下闲庭信步的情趣还是可以领略的。流连于其中,自有一种文士的意趣。时光如流水,尽管年代久了,但古柏尚在眼前,给人的感觉或许是一切并非那么遥远。

《阅微草堂笔记》中,篇章甚多,这样一则志怪文字很容易没于其中。而将其打捞出来,自是不无一种地域的因素,或者说就是基于地域的人文关怀吧。纪晓岚走过的地方不少,采集来的见闻更多,如此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都可从中有所发现。若将此种发现与现实参照一下,不无意趣。这既足以丰富地域的文化特色,又可以寄托情怀,其实就是一种走近的方式了。当然,有的轶闻掌故不见得都已记在书上,仍可以口耳相传的。还有一则与纪晓岚有关的掌故,就是如此。据说他当日视学到此,款待的宴席上,菜是很讲究地端上来的,有白斩鸡、麒麟脱胎、甲鱼游江等。而由菜名引发,便展开谈话的话题。其中,有一盆汤是上甜点前用来洗汤匙的。为了好看,面上洒了一些葱段。纪晓岚不明所以,舀了起来就喝,并问是什么菜。接待的官员不便说破,情急智生,就说成“青龙过江”。于是小城宴席上,这一碗供冼匙用的汤就有了一个别致的名称。往后,纪晓岚也就成了宴席上的一个话题。每逢端上这碗汤来,打趣的人就要说一句:这是纪晓岚喝过的。纪晓岚喝过一口洗汤匙的汤,可以说于其人无损,但却让许多没有从文字中体认到的人也识得了纪晓岚,一个大学士,大人物。

走近又走远。走近,是一团人文的氲氤;走远,则又散入历史的风烟。回望中,没有不散的筵席,古柏则愈见苍老。日日走过街头巷尾,感觉总有几分陶然不无惆怅。

原载于《作家笔下的龙岩》2010年

责任编辑:admin